本文转自:济宁日报
■汶上县第五实验小学教师 路伟娟
学习共同体的培训犹如及时雨一样,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。学习共同体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教师发挥助学者的作用,把课堂还给学生,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,禁止教师霸课,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。我是一名一线教师,结合我的教学经验,谈一谈学习共同体在我们教学中的重要作用。
让学生快乐学习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
2019年年初,那时候下了一场大雪,整个世界银装素裹,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学校,看到老师们正在打扫路面积雪,我灵机一动想到这是多好的一次机会,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堆雪人,正好当时的习作就是描写班级的集体活动,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更好的了。上课以后,我就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堆雪人,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操场,男生分为两队、女生为一队,他们不惧寒冷,全身心的投入到本次活动中,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。回到教室后,就本次活动,我让学生们完成习作,同学们交上来的作品出乎我的意料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内容,而是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,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活动的热情,对快乐是那么的近距离感受触摸到。从那之后,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,要让学生们写出来好的习作,就要让学生们去实践,去亲身感悟体会,从学生的视角调动习作的积极性,发挥学生的创造性,告别以往的填鸭式模式开展习作教学。
让学生实践学习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
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时,我感觉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特色或创造性的教学,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,顺利完成教学目标。在一次教学中,我发现学生们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理解,我后来在班空里发现一位学生在玩橡皮泥,玩的很专注,十分投入。我脑海中,闪现了一幅画面,如果让学生们用橡皮泥去捏塑圆柱和圆锥,他们是不是会容易理解?于是,我就用了一节数学课,引导他们用橡皮泥捏塑圆柱和圆锥,在课堂教学中,对学生进行了分组,并指导学生们相互合作,他们相互配合的十分默契,在捏塑的过程中,通过“手的动作”和捏塑的过程,体验并进一步理解等体积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,再也不用“硬生生”地让学生们背诵公式了。实践是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把神奇的钥匙,掌握好了,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
平时,我总是喜欢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,掌握学生的学情,我发现所教学的班级中,有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从事运输行业跑长途的,正好我当时正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内容,研究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。在教学完成这一部分内容之后,我发现学生们才开始掌握的并不透彻,比例尺的公式应用比较陌生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。于是,我就让学生们联系身边家庭生活,特别是那些家长在外跑长途运输的学生,我安排以小组为单位,每个小组各准备一幅中国地图,再准备一把尺子,自己任选地图上的两个地点,用尺子测出图上距离,根据公式计算出实际距离,明确完工作任务后,各小组学生开始活动。我在教学中,发现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特别认真,最后展示活动成果的时候,我发现有很多平时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,也能展示出较好的成果,让学生分享活动感受的时候,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言,分享交流的热情高涨,更重要的是堂课和生活联系紧密,学生感觉在此次活动中可以应用的真正本领,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。